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难题每年都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服务与管理就是给老人洗头洗脚、端屎端尿的‘伺候人’的工作。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刘晓静向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山东省作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但目前专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却仅有10万余人,其中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4万人。
养老护理至少也是一种就业的途径,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为何从业人员如此之少呢
按国际公认标准,3位失能老人应该配备1名护理人员。可是我国养老护理员面临两高三低:人员流动率、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社会地位、服务水平低。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好多人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以来自农村的‘40、50’为主,文化层次不高,专业技术匮乏,专业的养老人才偏少。
2011年,民政部出台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养老护理员600万人。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000万,按照1:3的照护比例,则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人。
面对巨大的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养老护理人才急需护理护航。
首先需要政策来护理养老护理人才。
山东、浙江等省份出台了大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次性补助奖励政策,但规定要签订五年以上劳动合同,且补助额度不高,因此实际的激励效应不明显。2016年12月,《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印发。行动方案要求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一线护理员实施最低薪酬制度,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薪酬宜不低于当年度广州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看来各级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养老护理人才的钱景问题。
但是,钱从哪里来养老院多属于微利性质的公益机构,而提高入住费用,可能把一些需要来养护但又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挤出去。由于机构是独立经营,财政兜底似乎有些不方便。即使兜底,那也需要公办机构与民办机构同等对待,按照规划,到2020年,养老护理员600万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怎么办珠海的办法值得借鉴。对珠海那些行动不便,或者长期需要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从2016年12月份起,珠海参保人员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参保人不需额外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在家可以享受医生上门治疗服务,参保人在家庭病床建床期间发生的符合政策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参保人自付30%。如果养老机构引入这个办法,就可以在提升入住养老院的相应费用而不增加入住者的负担的前提下,使得养老院有能力来给护理员涨工资。
其次,需要观念来为养老护理人才护航。
央广网试图联系一位正在山东某高校养老服务专业读大二的学生张红时,她却以没什么好说的,不是什么光彩的专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这不是个别人的观念,而是代表了一个面。如何让这些人转变观念,把养老护理作为一种正当职业来看待,还要形成一个全社会来关心支持一线护理员的氛围。对这些护理员来说,老人和家属以及社会对他们多些理解和尊重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政府、媒体每年都搞各种最感动最美行业人物评选,那么也不妨来个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让养老事业成为全社会都重视的事业。
当然有荣誉还得有前景。据刘晓静代表调查,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其作为一个专业出现时间较晚,发展不成熟,且目前只有专科层次,学生所学内容以生活照护等内容为主。刘晓静向举例说到,从毕业生到岗后的情况看,当年流失率约为三成,工作三年后的流失率达到七成。如何让护理员感到有前景,特别是让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以此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
第三,让正规军来为养老护理站岗。
一是对社会上进入的杂牌军,要搞好专业基础培训。二是让大学生成为正规军。借鉴免费师范生的方式,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必须在护理行业服务一定年限,优先进入各医疗机构。同时,政府通过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等方式,开发更多适合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三是畅通护理员的上升通道,让从业者感到都有奔头。比如规范护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明确相应的工资待遇、执业权利和义务。
养老护理人才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如果大家都不关心,最后受连累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也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